群众的声音里藏着最好的答案。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深入群众才能耳聪目明、心中有数。门常开方能心常通。把群众请进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批判,畅通群众参与渠道
“坚持开门教育”是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自延安时期以来,我们党每一次的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都注重走好群众路线,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只有真正将群众“请进来”,才能在与群众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受触动、受教育、受启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党员干部作风好不好,群众看得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把群众请进门,让群众参与到学习教育中,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让那些企图蒙混过关、敷衍了事的行为无处遁形,推动党员干部更加主动自觉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找差距、查问题。另一方面,既能汇集民智解决难题,也能更好地了解群众的诉求,突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学习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做到以优良作风取信于民。
揆诸现实,有的党员干部在作风建设上还存在思想误区,认为作风建设是内部事务,对群众的意见不上心;有的认为中央八项规定管的是领导,只有自己不犯大错就没事;有的存在松口气、歇歇脚的错误思想,认为作风建设“差不多了”;还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开展学习教育,关起门来搞“自说自话”那一套,对群众的呼声充耳不闻,对群众意见视而不见。诸如此类的错误思想和行为背后,本质上是作风问题,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侵蚀了群众利益,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群众的声音里藏着最好的答案。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深入群众才能耳聪目明、心中有数。科学决策源于群众智慧,知民情、晓民意、汇民智,干事创业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获得广泛的支持。脱离群众,我们所追求的事业就如同无根之萍,禁不起考验。焦裕禄在兰考治沙时,在与村民交流中发现“贴膏药”“扎针”的治沙良策,从群众实践中又总结出“造林固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竿见影”三条治沙经验,让兰考从“沙丘遍布”变为“绿树成荫”。实践反复证明,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干不成的事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同样需要我们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救、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门常开方能心常通。把群众请进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批判,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搭建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让群众能够便捷地表达心声。要深入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作风问题的关联,真正把群众的意见全面、准确地收集上来。通过“请上来”“走下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群众代表列席座谈会、研讨会,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
形成长效机制方能利长远。作风建设不可能凭借一次集中学习、一番短期行动就能一蹴而就,实现一劳永逸。如果群众参与仅是“一阵风”,作风建设必然大打折扣。政贵有恒,治须有常。坚持开门教育要把群众监督融入日常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监督体系,防止走过场。要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建立健全“群众接待日”“民意直通车”等常态化机制,推动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带案下访,将群众诉求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要完善监督网络,建立健全“党内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监督体系,通过巡视巡察回头看、举报平台等渠道,让作风问题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