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水果一直是健康的代名词,“多吃水果身体好” 这句话仿佛是生活中的健康箴言。然而,最近一股奇怪的风却悄然刮起,“水果致癌” 的说法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像一片片乌云,似乎要将水果原本的健康形象遮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咱们就来深入探寻一番。
水果摄入不足,健康警报拉响

权威医学刊物《柳叶刀》曾开展过一项规模宏大的研究,从 1990 年一直追踪到 2017 年,研究人员对 195 个国家人们的饮食习惯与健康状况进行了细致统计。结果令人震惊,仅在 2017 年这一年,就有约 200 万人因为水果摄入量不足而失去生命。在我国,这一情况更是普遍得像家常便饭。专家指出,我国居民每天吃进肚子里的水果量,远远达不到膳食标准要求。而且,水果摄入不足这个问题,在男性群体中,已经成为导致癌症的第三大危险因素;在女性群体里,更是荣登榜首,成为健康的头号 “杀手”。

中国疾控中心在《2013 年中国 25 岁及以上人群水果摄入不足的归因死亡分析》中,也明确揭示了水果摄入不足与死亡风险之间的紧密联系。按照研究预计,因为水果吃得少,我国居民的平均预期寿命可能会降低 1.73 岁。所以说,适当多吃水果这件事,真的至关重要。当我们合理补充水果时,身体里的心血管系统就像迎来了一场 “大扫除”,能变得更加健康,缺血性心脏病、卒中这些可怕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像霜打的茄子 —— 蔫了,被大大降低。
不过,我国人均水果摄入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发布的数据显示,在 2002 年到 2012 年这段时间里,我国居民平均每天吃的水果量只有 40.7 克,少得可怜。而且,这一数据还有持续下降的趋势,仿佛在走一条 “下坡路”。但这里要提醒大家,水果可不是 “多多益善”。很多水果自身糖分高、热量大,如果吃太多,身体里的血糖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很不稳定。多余的热量还会摇身一变,成为脂肪,堆积在我们体内。更糟糕的是,还可能引发营养不良等一系列问题。

那么,每天吃多少水果才是健康的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给出了建议,成年人每天吃新鲜水果的量,最好保持在 200 - 350 克。这里得注意,这个克数指的是实实在在吃进肚子里的总量,并且可不能用果汁来代替新鲜水果哦。
那些 “致癌水果” 传言,是真是假?
既然水果摄入对健康这么重要,为啥还会有人说水果会致癌呢?那些被传得神乎其神的 “致癌水果”,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催熟香蕉致癌?大错特错!

有人说,现在市面上的香蕉都是用甲醛催熟的,甲醛可是有毒有害物质,于是 “香蕉致癌” 的说法就不胫而走。实际上,香蕉确实是被催熟的。商家为了防止香蕉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烂掉,往往会采摘还青涩的香蕉,等运到售卖地点,再进行催熟处理。但催熟香蕉的可不是甲醛,而是乙烯利。乙烯利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就像一位可靠的小助手,帮助水果更好地完成成熟过程,大家完全不用担心。
打蜡苹果危害大?未必如此!
曾经,网上一位博主发布了一段视频,他在苹果表面刮出了一层蜡,这段视频瞬间登上热门,引发了大家的关注。很多人开始担心,打蜡的苹果会不会危害健康,长期吃是不是还会致癌呢?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苹果表面的蜡是一种天然果蜡,它就像给苹果穿上了一层防护服,可以避免果实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同时还能起到防腐的作用,让苹果保存得更久。而且,给苹果打蜡这件事,在全球范围内都很常见,日本有七成苹果在采摘后会打蜡,美国柑橘类水果超过 90% 都会打蜡,并且打蜡是有国家安全剂量标准的。

不过,也有个别不良商家,可能会用工业蜡来代替天然果蜡。那我们该怎么辨别呢?大家在选购苹果时,可以用指甲轻轻刮一下苹果表皮。如果是天然果蜡,刮下来的会是一些粉末碎屑;但要是工业蜡,就会成片掉落。要是还是不放心,把买回的苹果用 50° 左右的温水浸泡 2 分钟,然后再用软刷毛轻轻刷洗,大部分蜡质就能被去掉啦。
冰冻水果会致癌?纯属谣言!
还有人说,冰冻的水果会产生亚硝酸盐,人吃了之后可能会增加致癌风险。这可真是无稽之谈!亚硝酸盐是某些细菌在特定条件下的 “产物”,而冷冻环境就像细菌的 “冷冻室”,会大大降低细菌的活性,细菌根本没有机会产生亚硝酸盐。就算有那么一点点,数量也少得可怜,根本达不到危害人体的剂量。
真正要警惕的 “致癌水果”

虽说前面提到的那些所谓 “致癌水果” 大多是谣言,但在某些情况下,确实存在对健康有害的水果,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槟榔 —— 国际公认的致癌 “元凶”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的致癌名单里,槟榔赫然在列。槟榔中含有的槟榔碱和多酚,都具有细胞毒性。长期嚼槟榔,就像在口腔和食道里埋下一颗颗 “定时炸弹”,口腔粘膜和食道粘膜会不断受到损伤。久而久之,口腔癌、胃食道癌的发病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霉变水果 —— 健康的隐形 “杀手”
霉变的水果同样是高危致癌因素。这类水果可能含有展青霉素、赭曲霉毒素 A 等致癌物,一旦进入人体,就像一群捣乱的小怪兽,会对多个器官组织造成不良影响。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当属黄曲霉素,它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 1 类致癌物。只要摄入超过 1 毫克,就可能致癌;要是超过 20 克,甚至可能致命。在我国,每年肝癌的主要诱因里,黄曲霉可是 “榜上有名”。

可能有人会想,把霉变的部分切掉,剩下的还能吃吧?这种想法可大错特错!水果在霉变过程中,真菌就像一个个小 “渗透者”,早已遍布整个水果。看起来完好无损的部分,其实也已经被霉变物质 “占领” 了。所以,一旦发现水果霉变,最好的做法就是直接扔掉,千万别舍不得。
另外,大家还要注意生活中的一个 “霉变水果高发地”—— 鲜果切。很多打着果切招牌的商家,为了节约成本,可能会用已经霉变的水果,把看起来好的部分切下来售卖。2022 年,就有某知名水果品牌被曝光,门店制作果切用的水果,很多都是店里已经烂掉的,店员在暗访时甚至直言,门店里放了两三个月的水果也是这样处理后继续卖。所以,喜欢吃果切的朋友,购买时一定要谨慎。要是实在想吃,最好去门店,自己挑选新鲜水果,看着店员现场切,这样才能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