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第十五届北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奖委员会主席、中国导演、演员姜文率领华语导演、演员陈冲,英国导演大卫·叶茨,中国演员倪妮,芬兰导演泰穆·尼基,主宾国瑞士导演、演员文森特·佩雷斯和中国香港艺术指导叶锦添六位评委集体亮相媒体见面会。

第十五届北影节“天坛奖”评委。
本届北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共收到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794部长片报名,较去年1509部增长18.9%。报名的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再创纪录,国外报名影片1608部,比例接近90%。最终,15部作品入围竞赛单元,包括《弗里达的审判》《在我父母家》《爱的暂停键》等12部国外影片,以及《好好的》《如意饭店》《大风杀》这三部国产影片。
姜文表示,电影必须得有新的力量进来才好,就算是已经很专业的电影人,也应该不断用新的方法或者新的心情来拍电影。“大家看电影,就想看点新鲜,老一样就没意思了。我觉得电影有时候最可怕的是都特别像,假装说特内行,特别专业,其实都特别像,像不好,如果是有年轻人进来的话,他们最好别跟原来的电影像。”

姜文和陈冲。
在见面会上,姜文还有一番话意味深长。他表示,每个人看电影看的都是自己,评论电影也是在自我评论,所以做影评的一定要谨慎,不然很容易暴露自己。接着他又把电影从业者比作变魔术的,观众是看魔术的。所谓“专业”,因为他们天天在后台,更知道魔术是怎么变的,在这之上的评委还有一层境界,就是用潜意识来看,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专业人士,“这是更高级的评委”。
对陈冲而言,当看到一部对她来说不是那么熟悉的电影,就会觉得耳目一新,会有某种新的感动。电影艺术发展到现在,还能包容包括人工智能等所有的一切,还在继续寻找新的表达,对她来说是最重要的感动点。
大卫·叶茨执导过《哈利·波特》系列的多部电影作品,该系列在北影节展映时都是一票难求。“电影直到现在仍热度不减,我们对此非常感谢,特别谢谢中国影迷的热情。”大卫·叶茨还看到,中国电影的想象力和规模都让他非常惊讶,他也看到,中国电影背后所隐藏的东西都是我们共有的,比如对于爱、对于恨,对于所经受的折磨,包括乐观主义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共同去感受的,所以你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坚守这些真实。”
“我希望能始终保持作为演员对于这份职业的新鲜感和热情,因为总是重复在一种类型的角色上,你会演得非常狭隘。”倪妮分享道,能够尝试不同类型的角色,需要去做很多功课,要去了解她的生活,要去看有关于这样生活的类型电影,包括去看各种好演员的表演,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这些都能让她多听、多观察、多看、多学,使得她的生活不至于变成一潭死水,“我希望我的生活能够鲜活起来”。

倪妮。
截至见面会之前,叶锦添已经观看了五部“天坛奖”入围影片,他觉得忽然间有一种全世界的语言都在电影里出现的感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在讲自己的故事,“我感觉我像是读梦者一样,在读每个导演、每个演员、每个工作人员的梦。”让叶锦添开心的是,这些导演都是真心地讲他的故事,在技术上有一种成熟度,有一点非常新型工业电影的味道,“所有东西都有一种新的生活感、真实感”。
南方+记者 刘长欣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作者】 刘长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