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FDA风暴下的东方变量

时间:2025-04-05 16:32:00

转自:新康界

这场有关FDA的“闹剧”,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2025年4月1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正式启动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裁员计划,裁撤1万名全职员工。

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机构,FDA、CDC和NIH成为重灾区,分别裁减3500人、2400人和1200人。FDA裁撤覆盖新药审批、疫苗研发、医疗器械审查等关键岗位,甚至包括CDER新药办公室主任彼得·斯坦等核心领导人。

同一天,马丁·马卡里(Martin Makary)被任命为FDA新局长,这一事件在特朗普政府“Make America Great Again”(MAGA)政策和美中地缘政治紧张加剧的背景下,对中国生物医药出口企业可能会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

FDA作为全球医药监管的重要机构,其政策和审批流程的微小调整,可能通过连锁反应显著影响中国企业在美国的准入、市场竞争力以及全球战略布局。

自特朗普上任以来,新一届政府在马斯克领导的DOGE帮助下,已大力削减人员。前述裁员亦是其裁员策略的一部分。

医药领域监管机构的王冠上的明珠摇摇欲坠,这是个更坏的时代?还是更好的开始?

“蝶翅”的扇动将对中国创新药的开发和市场带来何种影响?同写意特约评论员孟八一曾多年研究美国及全球制药工业,在他看来,这是机遇,更是挑战。

FDA为什么能成为FDA?

想要知道为什么此次事件会引起只要功能的“海啸”,我们首先要了解FDA到金字塔尖这一路的历程。

19世纪末的美国,工业革命带来的财富狂潮下,食品与药品市场沦为资本的野蛮丛林。肉类加工厂将腐烂肉块混入香肠,用硼砂掩盖腐臭;药商兜售的“祖传秘方”中掺入吗啡和酒精,甚至宣称可治愈癌症。

化学家哈维·华盛顿·威利领导的农业部化学实验室,在此时成为对抗黑暗的第一道光——他们曝光了含铅糖浆、含砷色素等危害,却因立法缺失屡屡受挫。

转机始于1906年。记者辛克莱的纪实文学《屠场》以触目惊心的屠宰场黑幕震撼全美,书中“工人跌入炼油锅与猪油一同出售”的细节,让时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将早餐香肠扔出窗外。

同年,《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案》在舆论风暴中诞生,首次禁止跨州销售掺假食品与虚假标签药品,FDA的前身——农业部化学局由此获得执法权。这场胜利的背后,是威利25年的奔走呼号与辛克莱以笔为刀的舆论倒逼。

1937,田纳西州一家药厂为提升儿童服药口感,在磺胺口服液中添加致命溶剂二甘醇,导致107人死亡,多数为儿童。此事件直接推动1938年《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出台,首次要求新药上市前必须向FDA提交安全性证明,并赋予FDA工厂检查权。从此,药品监管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防御”。

惨剧推动FDA从农业部下属机构升格为联邦核心部门,1940年划归联邦安全局,1979年并入HHS,形成12个司局与7大中心的矩阵架构。其中CDER通过仿制药办公室、转化科学办公室等分支,建立起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后监测的全生命周期监管。

基因疗法、单克隆抗体等突破性技术涌现,FDA于1992年推出加速审批通道,允许以替代终点批准艾滋病、癌症药物,同时强化真实世界证据应用。此举平衡了创新与风险,使美国在生物医药领域持续领跑。

随着跨国药企崛起,FDA的监管事务处(ORA)在全球设立五大区域办公室,推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MP),将检查范围从本土工厂延伸至印度、中国等原料药基地。2017年数据显示,FDA监管着全球约20%的药品供应链,其标准成为国际通行证。

60年来,FDA逐渐成为业内监管的“金标准”,此次裁员惨剧的发生,对FDA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溃败。

“此次大规模裁员事件,至少让FDA倒退几十年。”孟八一告诉同写意,“如今,在全球都如何依赖FDA和NIH时刻如此针对二者,全球的生命科学和制药工业都将惨遭不利影响。”

当问及FDA是否因为此次事件而丧失其在全球药品监管领域的领导地位时,孟八一认为,无论FDA怎么变化,欧洲还是会跟随。FDA的法规是在一次次事件中反复博弈后形成的,因此是“不完美中的最完美”。

审批减速

2个月前,根据《华尔街日报》与产业新闻媒体Endpoints News等多家信源报导,白宫正在考虑发布行政命令,裁减数千名HHS员工,其中包括FDA、CDC、NIH及CMS。

FDA目前拥有约1.8万名员工,其中部分职位由《处方药使用者费用法案》(PDUFA)资助。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谱新生物联合创始人/联席董事长张丹在美国马里兰接受同写意电话采访中说,这些由制药公司资助的职位可能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但这些员工需要其他部门人员的协同。他警告,即使削减FDA其他部门的员工,仍可能影响药品审查进度。

裁员可能导致FDA内部知识流失,影响审批效率与质量。孟八一表示:“如果裁员规模如预测般庞大,将造成严重的知识流失,FDA的工作速度势必放缓。”

虽然FDA声称裁员将“不影响审查人员”,但从内部邮件来看,CDER及CBER的审查团队裁员比例高达40%。核心领导人的离开以及关键科学家的大规模辞职,使得这一机构的科学独立性受到严峻挑战。

CBER主任,知名疫苗专家Peter Marks因不愿配合“反疫苗政策”而辞职,公开表达了他对当前政治干预科学决策的不满。根据FDA前局长Robert Califf的警告,这场裁员将导致“机构知识断层”,药物安全审查和疫苗批准的效率大幅度下滑。

比如,疫苗批准周期从原来的10个月延长至16个月,而在2025年第一季度,FDA仅批准了一款新疫苗,,同比骤降75%可能影响PDUFA设定的审查时限,并降低审查品质。此外,FDA每年需对4,500万批次进口药品与食品 进行安全审查,裁员可能导致假冒或不合格产品更难被拦截。

FDA裁员导致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审批周期显著延长,例如疫苗和创新药物的审查时间从10个月延长至16个月,2025年第一季度新疫苗批准量同比下降75%。中国药企在美国的上市计划可能因审批积压而推迟,直接影响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竞争力。

张丹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海外产品注册可能面临更长的等待时间,极大地增加研发成本与市场不确定性。

同时,孟八一认为,EMA已暂停与FDA的互认协议,质疑其审查标准下滑。中国药企若依赖FDA审批作为进入其他市场的“黄金通行证”,可能需要额外投入资源满足欧洲或其他地区的独立审查要求,进一步抬高合规成本。

基因治疗、AI辅助药物等前沿领域的审查能力因专家流失被削弱,预计CGT等新兴疗法上市可能延迟2-3年。中国在基因编辑、CAR-T等领域的创新企业可能面临更复杂的国际市场准入门槛。

面对国内创业板融资功能暂停,以及创新药医保支付不足和商保不到位,出海已经成为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公司赚钱续命的主要路径。有言道,“不出海,变出局”。如今FDA可能出现的审评审评能力的迟滞,一方面可能会直接影响国内药企在美产品注册的效率,另一方面也可能间接影响MNC对中国公司购买新药项目的规划。

前述人员、经费的缩减,对应到FDA和NIH两个部门,最直接的影响后果,或许是新药审批速度趋缓和研究项目的减少。随之,多家Big Pharma亦将不得不开启新一轮管线调整。

张丹表示,这一系列事件极有可能催生出一个结果:在美从事生物研究的部分华人科学家或将失去工作、选择回国创业或发展,同时带回在海外习得的经验、知识、项目,为中国创新药发展提供助力,于国内创新药项目的立项带来利好。

对此,孟八一有自己的冷思考。他认为,今时早已不同往日,在资本水冷的情况下,即便人才大幅回流,也很难再有十几年前的机遇:“(回国的海外科学家们)未必会很容易拿到投资,甚至国内的资本还会不会那样热烈地去拥抱,也是一个疑问。”

药企的应对与资本市场的反应

此次事件,导致整个行业的股价暴跌,标准普尔生物技术指数XBI昨日下跌超过5%。该指数包括吉利德、艾伯维和安进等巨头,以及Arcellx、Viking Therapeutics 和 Summit Therapeutics等规模较小的公司。

同样也让Moderna、辉瑞等企业研发管线估值缩水超200亿美元。投资者担忧审批延迟将延长药物上市周期,影响回报率。

对此有专家提醒,在美国这一次“巨大的错误”面前,我们国内也迫切需要反思:公众健康与科学监管的重要性不仅不能被忽视,反而应当被高度重视。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成果不能被仅仅逼到拥抱美国市场一条道上。

“Big phamar短期或将停止大型并购事件,因为资本市场的不同确定性波及太大。”孟八一指出。

“FDA审批周期的不可预测性将重塑药企的研发哲学。”特朗普政府裁减3500名FDA员工后,疫苗审批周期从10个月拉长至16个月,肿瘤药物积压量增长300%。面对这一变局,跨国药企的研发战略呈现三大转向。

例如,辉瑞已暂停7个早期肿瘤项目,默沙东将阿尔茨海默病研发预算削减40%。资本开始向临床Ⅱ期后项目集中,礼来宣布未来三年80%研发资金投向已获突破性疗法认定的管线。这种“晚期管线优先”策略,本质是对FDA审评资源短缺的避险反应。

罗氏将风险投资部门预算提高至25亿美元,重点收购已完成Ⅱ期临床的生物科技公司标的。这种“临床中后期收割”模式,相比传统早期孵化,能规避自研项目因审批延误导致的现金流断裂风险。

同时,非美市场将面临价值重估。欧盟EMA的审评效率优势吸引资本回流,诺和诺德宣布将欧盟上市药物占比从58%提升至75%。中国创新药企百济神州港股估值溢价达美股的1.3倍,反映资本对多极化监管体系的重新定价。

以上情形将无疑对中国蓬勃发展的新药出海潮带来不利影响。但孟八一却有另一个方向的思考,“此次事件反而或许会刺激大药厂加速突进小项目的交易,对于中国药企出海而言,这其中蕴藏着机遇。”

— 写在最后 —

夜幕下的白橡树园区,FDA总部大厅的铜制铭牌"Science Serving Public Health"在灯光中忽明忽暗。这场3500人的裁员风暴,已让美国医疗监管体系的地基出现裂痕——从疫苗审批延误导致的公共健康风险,到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临床数据积压24个月的研发困局,再到EMA暂停互认协议引发的全球监管割裂,每一个细节都在重塑万亿美金医药帝国的运行法则。

不过,危机的背面永远暗藏转机。这场监管体系的崩塌,意外催生了多极化创新生态的萌芽——正如彼得·马克斯在辞职信中强调的"科学不应屈从于政治",产业进化的生命力终将在权力更迭中找到新的出口。

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2025年的裁员风暴恰似1906年《纯净食品法案》诞生的镜像。当政治短视试图肢解科学公信力,全球药企用资本流向投票、患者组织以诉讼基金抗争、中国NMPA借势构建国际话语权——这些自下而上的制衡力量,正在废墟中浇筑新秩序的混凝土。

或许正如基因编辑技术突破监管桎梏的过程,人类医学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靠某个机构的权威,而是无数个体在混沌中执着追寻的那束微光。

(转自:新康界)

相关推荐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城区持续开展医疗巡诊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缅甸曼德勒城区持续开展医疗巡诊

4月5日,中国政府向缅甸提供的第三批紧急人道主义地震救灾援助物资抵达缅甸仰光国际机场。 新华社发 亨曼 摄新华社缅甸曼德勒4月5日电 (记者 蒋超) 由中国军队参与组派的中国国际救援队5日在缅甸曼德勒城区持续开展医疗巡诊,通过疾病筛查、问诊咨询、用药指导、药品发放及知识宣讲等形式,为当地灾区民众提供

2025-04-06 02:43:00

好消息!中国救援队救出的52岁缅甸地震幸存者出院

好消息!中国救援队救出的52岁缅甸地震幸存者出院

当地时间今天中午,中国救援队伍救出的缅甸地震幸存者库三伦康复出院。此前,他在废墟中被困超过120小时。他向总台记者讲述了这惊心动魄的五天五夜↓↓库三伦是一名52岁的司机。地震发生时,他在酒店房间,迅速滚入两张床中间。楼板瞬间塌落,他被困在楼板与两床之间的狭小空间内。同住一屋的同事工程师被砸到腰,慢慢

2025-04-05 16:35:00

FDA风暴下的东方变量

FDA风暴下的东方变量

转自:新康界这场有关FDA的“闹剧”,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2025年4月1日,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正式启动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裁员计划,裁撤1万名全职员工。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机构,FDA、CDC和NIH成为重灾区,分别裁减3500人、2400人和1200人。FDA裁撤覆盖新药审批、疫

2025-04-05 16:32:00

巴菲特支持特朗普关税计划?回应来了:假的

巴菲特支持特朗普关税计划?回应来了:假的

当地时间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真实社交”转载了一段原本发布在TikTok、后又被搬运至社交媒体X的视频。该视频以“幻灯片+配音解说”的形式,称美国著名投资人、“股神”沃伦·巴菲特支持特朗普政府的关税计划。视频中,播放巴菲特片段的画外音说:“特朗普本月让股市暴跌了20%,但他是故意这样做的

2025-04-05 14:51:00

特朗普放话,克宫否认

特朗普放话,克宫否认

俄总统新闻秘书否认普京本周将与特朗普通电话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4日否认俄总统普京本周将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他说,未来几天两人没有通电话的安排。普京与特朗普3月18日通电话,双方同意俄乌冲突需要以能实现长久和平的方式结束,停止冲突将从能源和基础设施停火开始。特朗普日前告诉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他

2025-04-05 14: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