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清晨到深夜,昆明24小时城市书房永不打烊。备考的学生、歇脚的市民、办公的自由职业者……在键盘声与翻书声中各安一隅。这里没有门槛、无需消费,只有昼夜不熄的灯,照亮每一个人。

白昼
每天清晨6点,刚刚开启退休生活的宗泽都会雷打不动地走进昆明市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开启一天的阅读时光。“有人喜欢早起锻炼身体,有人喜欢早起出门买菜,而我喜欢早起读喜欢的书籍、写读书笔记。”
昆明市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位于东寺街114号,面积有110平方米,阅览坐席60余个,藏书数千册。温馨明亮的空间、整齐有序的书籍、埋头阅览的读者,这是24小时书房里最生动,也是最日常的景致。
“有陪伴又互不打扰的氛围,真好。”在宗泽看来,人人都需要给自己留出一隅空间,用来阅读和思考,或者用来发呆和打盹。而他则习惯在二楼隔间两个书架形成的夹角间坐下,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悠然地度过。

去年刚大学毕业的刘源也是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的常客。“这里安静,能沉下心来专心复习。这里也更有学习的氛围,听着哗哗的翻书声和笔尖与纸页摩擦的声音就觉得安心。”最近,刘源正在准备“三支一扶”的考试,她告诉记者,走进24小时城市书屋,就像走进了一个“竞赛场”,会迫使自己更加专注和高效地学习。
有人阅读书籍、有人复习考试,也有人把工作场景搬进24小时城市书房,“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副耳机、一本喜欢的书,一来就能待上一天”。
猫逆就是其中之一。去年6月辞职之后,他跟着地图指引来到了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这里能充电、有网络,满足了我对公共文化空间的需求。”没有工作时,猫逆就安静地看书;有工作任务了,又利用手边的电脑开工。“在这里不用产生额外的消费,就能获得一个不受打扰的空间,很难得。”
刷身份证进入、自助借阅图书、24小时无死角监控……在昆明,24小时城市书房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见证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脉动。

“70%左右的人是固定的,每天都会来,剩余30%相对随机。”云纺24小时城市书房由西山区文旅局和云纺文创园共同打造,一直坚持无人化值守、低成本运营、24小时开放。负责人李掌禄告诉记者,凭借云纺商业中心的客流优势,这里每天都吸引着不少过往市民和游客。“原来我们就在一楼,很显眼,也容易找。”李掌禄说,云纺商业中心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在广场举行各类活动,人声鼎沸的热闹场景之于24小时城市书房却成了一种打扰。“在接到很多读者的反馈后,我们把书房挪到了11楼,环境更安静,可容纳的人数也更多。”
在李掌禄印象中,来到云纺24小时城市书房的人形形色色,但对于书房的安静氛围,大家似乎都心照不宣。“还有一些男孩子,半夜2点加我的微信,说‘我晚上能在这学习吗?’我说你可以来,只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就行。”
入夜
夜幕降临后,24小时城市书房的每一盏灯下,都藏着一个故事。

“我在这里看到过清晨匆匆赶来读书的人,也见过凌晨挑灯夜读的人,这个小小的书屋见证了很多青年人追逐梦想的过程。”五华区图书馆馆长丁明勇介绍,2024年4月23日至今年4月22日,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的使用人次已经达到75660人次。
阅读空间的打造正潜移默化影响着群众的人文价值观,展示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貌。“我们提供书籍的持续更新、本土特色阅读专区的创新设置、全时段的阅读服务,只为最大程度满足广大市民群众阅读的需求,持续推动全民阅读。”在丁明勇看来,24小时城市书屋的出现,让阅读变得更加鲜活、城市更加有温度。

刘亭是楚雄元谋的一位心内科医生。最近这半年,她的主要任务是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我刚来的时候就从医院一些研究生的口中知道了这个地方,晚上没事就会过来。”对于刘亭来说,如何充分利用好此次进修的契机,进一步精进自身业务水平十分重要。于是,半年来,她成了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晚间时段的常客,把手中的专业书翻看了一遍又一遍。
当时钟指向零点,独坐一隅的郭杰正手捧知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所著的《宇宙》,沉浸于浩渺天地间。这是他在五华区图书馆24小时城市书房的普通一夜。“我家就在附近,退休后经常来看书。”对于郭杰来说,24小时城市书房是一个亲民的阅读空间,在这里,人人都可以从字里行间寻得自我。

郭杰还记得,有一次因为自己看书太过投入,一直在书房待到凌晨两点。此时,缓过神来的他才发现,现场仍有很多人在奋笔疾书。“也会有人在这里休息,我认为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都应该被允许。”

在凌晨的云纺文创园,一边是夜店的如织人潮,一边是24小时城市书房沉入夜色的宁静。金融从业者王浩穿过喧嚣,独自落座,拿起一本《大众商品》 仔细阅读了起来。“这算是工作不确定性下的一种排解或者说消遣。”在成为自由职业者之前,王浩先后在证券公司、地产公司任职。世事沉浮,走走停停,看书却成了他一直坚持的事情。“我认为看书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和吃饭睡觉一样,不是任务也无须刻意,一切都刚刚好。”王浩说。
注:应受访者要求,宗泽、刘源、刘亭、郭杰均为化名
云南网记者 李熙临 龙彦 夏欣瞳 摄影报道
视频:夏欣瞳
海报:陈思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