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3月30日,欧洲紧急医疗服务协会主席、全球复苏联盟创始人 Freddy Lippert在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驱动城市急救新变革大会”上分享了丹麦的院前急救的案例,“人工智能的效率和时间可以高出10%。另一篇随机控制试验的研究,也有相似的结果,人工智能在识别心脏骤停和处理方面会更高效,会比人类快10%左右。我们也学到了一个教训,人工智能不仅仅比人类要快出10%,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都比人类要更高效或者更准确。”
在中国,得益于5G网络的普及,院前急救视频指导模式正在接入120急救系统之中,补充传统院前急救体系的链条。2024年12月,中国出台全球第一个院前急救视频指导的专家共识。
据腾讯SSV时光实验室副总经理胡晗翰分享,基于腾讯多方视频会议系统,可以让120调度员、出车的救护车医生,以及院内急诊科乃至更多需会诊科室的医生同步在线,实时指导急救现场救助。通过把急救资源前置到病发现场,指导“第一目击者”或志愿者及时救人,提升患者存活率。截至2025年3月中旬,腾讯研发的企鹅急救平台已连接82万急救志愿者,成功救助21950位突发疾病患者,其中包括心脏骤停患者1012人,心脏骤停患者存活率提升到17.6%。
我国每年约55万人遭遇心脏骤停,但院外急救成功率不足1%,平均救护车抵达时间8-13分钟,远超4-6分钟的黄金救援窗口。作为院前急救的中国创新实践,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5分钟社会救援圈”将继续以科技驱动,推进标准化建设,包括推动急救师资培训工作和培训标准体系建设,支持地方开展急救志愿者的专业培训,建立健全急救相关培训标准及资质认证体系等。2022年至今,“5分钟社会救援圈”已在深圳宝安、苏州、东莞、天津、青岛、广州、郑州、烟台、喀什等城市启动。
当天,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与腾讯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驱动城市急救新变革大会”现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5分钟社会救援圈”在更多城市落地,以及数字急救的标准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