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符百科

时光里丨58年 十几万封侨信 他是泉州最后一位代书人

时间:2025-04-13 11:39:00

姜明典是福建泉州最后一名代书先生,每天在石狮街头摆摊代写书信。闽南“番客”们下南洋谋生,留守故乡的亲人望穿秋水。是侨信,串起一个个家庭的血脉联络。

全世界的大海都相连,76岁的姜明典却没有离开过泉州一天。尽管18岁起写了十几万封寄往海外的侨信、一遍遍地重复着“见字如晤”。

姜明典在石狮海边

他的摊位在石狮老城区人民路一处商厦的停车场入口,只有两张破旧的桌子,一张挂着“代书侨信”的牌子,这是姜明典写字用的书桌;另一张在不远处的过道里,堆满泛黄的旧报纸和书信底稿。海风不温柔,几块石头充当镇纸。这条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变化不大,大厦的保安、土笋冻摊的摊主、港式茶餐厅的老板,彼此相熟。偶尔有年轻人慕名前来,好奇地打量“代书先生”这个活化石般的古老职业。

姜明典的摊位

代写侨信是一份父子相承的“手艺”。姜明典的父亲姜意涛抗战胜利后曾在台湾当过小学校长,1958年开始在石狮写侨信。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毕业、成绩优异的姜明典因家庭问题被迫中断学业,需要找一个出路。

学校钟声日日敲响,姜明典哭了三个月。“我母亲说‘儿子你不要哭,哭什么?一枝草一点露,每一枝小草都可以吸收一点露水,不管怎么样总是有出路的。要念书你继续,不懂的我教你’”。一枝草一点露,母亲用这句闽南俗语来宽慰儿子“天无绝人之路”。1967年,18岁的姜明典接受建议,下乡为侨眷写信、读信。在母亲选定的吉祥日子,姜明典背着装有信纸、信封和几支笔的书包,出发了。背包里还有字条,是父亲的一些老主顾的名字。

姜明典(后排右四)与同学们

石狮几乎家家有侨眷,在闽南,客居南洋的华侨叫“番客”,“番客”们留在家乡的妻子,叫“番客婶”。她们是姜明典最主要的顾客群体。

“番客婶在闽南是个庞大人群,写一张信2毛、3毛,我一天可以赚两三块钱。下雨天也去,因为下雨天生产大队不出工,家家都有人。只有春节停一天、清明停一天。”白天,姜明典下乡写信,晚上,对着收音机听英语广播,学英语、学古文。“后来我给人家写信的时候,有好多英语书信,我必须学,不然人家一张书信让你看,怎么能念得出来?”

姜明典在代写文件

那时,华侨们寄回的家书往往附带汇款,这些汇款与书信合一的信件又叫“侨批”,是侨眷们的生活所系,也是情感依托。然而客居海外的华侨们同样创业艰难,“求汇款”不可太过直白,姜明典学着父亲的样子,将诉求委婉地隐藏在尺牍里。

晋江市梧林传统村落侨批馆里展示的侨批

“堂上双亲年迈体弱,儿女幼小庚癸频仍,家费接踵为盼,在外善自珍重……”这是姜明典写下的无数封家信中一封。父亲曾告诫他“清官难断家务事”,但目睹侨眷陷于困境时,姜明典难以冷眼旁观,他曾动员番客婶们去海外与丈夫团聚。“在后溪村,有位老太婆独守一个大院,她儿子叫郭国富,国富的父亲已经去世,他依然照他父亲生前一样,每个月寄50块钱给他老母亲作生活费,还是以他父亲的名义。老太婆让我写信,埋怨她老公‘坐令红粉青山,转眼老去,春花秋月等闲虚度’”这是让姜明典印象最深的一位番客婶,直到去世时也不知道丈夫已经离世。

石狮街头代送侨批的“水客”主题雕像

海边的乡间,姜明典穿梭了十年。1977年,姜明典的业务范围随着国门开启井喷。外文证件翻译、侨汇单解密、出国申请表填写……他在石狮城区新华路支起固定摊位,与父亲比邻代书。

姜明典懂外语,写得快,偶有不会的,学得也快。找他写信、翻译的人排着队,邮政部门也要请他出马,帮忙翻译信件信息。“闽南人到海外去说英语是按照闽南口音来说,把当地的街道用闽南语来翻译。名字也是,比如说姓‘蔡’,普通话叫Cai,我们闽南人叫Cua,姓洪的,闽南语叫Ang。如果用普通话翻译,信寄到海外没人收到。”

姜明典手写的信封

姜明典粗略统计过,经他翻译外文、填表申请出国的有上万人,在他左手边,翻烂的词典一本、两本、三本……越摞越高。不是没有机会走出国门,一位朋友的弟弟在加拿大一所大学任教,在了解姜明典的经历后建议他出国留学,“船票寄来了,录取通知书也发来了。当时我结婚了,而且1万美元的学费没有办法凑齐,我也认为,刚结婚不能像以前老番客把妻子晾在家乡”,姜明典很笃定:“这样不行”。

在姜明典埋首疾书时,潮水起起落落,光阴滚滚向前。他记不清从何时起,找他写侨信的人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文件翻译,再后来是各类法律文书,乃至遗嘱祭文。

姜明典在与顾客交流

摊位上还有父亲留下的一盒十几支小楷毛笔,装在锈迹斑驳的铁皮盒里,已鲜少派上用场。一本大字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成了他最常用的工具书,出摊一天,总有三两年龄相仿的顾客找上来,一份不复杂的文件,三五百字,姜明典用圆珠笔很快写完,收费一百元或者两百元。

父亲留下的毛笔

“家书抵万金”的时代已经结束,但一年下来侨信总还是有一两封。内容大多是族人商议如何建房兴业、修复宗祠,或者捐资公益、回报桑梓。顾客找到姜明典,要依传统,用文言文,写繁体字。

最近的一封侨信,写于今年元宵节。一位菲律宾老华侨按照过去几十年的惯例给族人寄来钱款,姜明典用传统尺牍格式将回信写好,然而这封信并不需要被折进信封漂洋过海,顾客将它输入手机,第一时间发送给了海外的亲人。“老一辈华侨每逢春节、农历七月、清明都会寄钱分送给在家乡的亲戚朋友,这是从古至今的一个传统,他们家国情怀相当浓厚,心心念念都是亲人,都是家乡,都是国家。”这些老华侨,也是姜明典的心心念念。

姜明典代书的侨信底稿

成为“最后的代书先生”,姜明典不觉得有什么遗憾。这些承载了无数悲欢离合故事、见证了一代代华侨异国他乡创业史的侨信如今被装进档案里,存入博物馆。

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对于姜明典来说,靠写文章谋生始终是乐事,他依然每天五点起床,五点半去灵秀山晨练,上午准时出现在小摊上,等待着主顾的到来。“我不愿意闲着无事,笔杆子拿起来就有文章写,有文章写我就高兴。只要社会需要我还继续写下去,我认为我还是年轻人不是老人,我的心态就二三十岁。”

编辑/胡克青

相关推荐
光影流年|没有结束的寻找(2)

光影流年|没有结束的寻找(2)

雷烨,原名项俊文,浙江金华人。1938年,雷烨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雷烨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晋察冀组组长,兼任新华社晋察冀分社和《晋察冀日报》特派记者,后调任冀东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组织科长等职。1941年1月25日,日寇在河北丰润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惨案。惨

2025-04-19 18:27:00

两甲子的喝彩!北影节300余部影片打造光影盛宴

两甲子的喝彩!北影节300余部影片打造光影盛宴

一场光影盛宴如约而至。4月18日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雁栖湖畔拉开帷幕。9天时间里,300余部影片展映、“天坛奖”评奖、北京市场、第32届大学生电影节、电影嘉年华等数百场活动,打造出一场跨越历史、当下与未来的光影盛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官方主海报。(北影节组委会供图)这是电影的盛会——今年

2025-04-19 09:53:00

海外巨头停产带动涨价预期,资金涌入环氧丙烷概念股

海外巨头停产带动涨价预期,资金涌入环氧丙烷概念股

环氧丙烷涨价预期,带动行业上市公司股价上涨,机构、游资纷纷抢筹板块小市值公司。4月17日,环氧丙烷指数高开高走,收盘涨5.46%,怡达股份(300721.SZ)、红宝丽(002165.SZ)、渤海化学(600800.SH)、红墙股份(002809.SZ)等多股涨停,滨化股份(601678.SH)、齐

2025-04-17 21:01:00

CNN赞叹花江峡谷大桥: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锐减至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CNN赞叹花江峡谷大桥:两岸通行时间从2小时锐减至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旧金山金门大桥和悉尼港湾大桥,你们都得往后稍稍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CNN)这般感慨,只因在即将亮相的这位“基建巨人”面前,它们都黯然失色。CNN口中的这位“巨人”,正是位于中国贵州,“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花江峡谷大桥。 据美媒15日报道,今年6月30日,中国将开通这座

2025-04-17 14:13:00

近距离丨高规格!习主席抵达金边 柬埔寨国王赴机场迎接

近距离丨高规格!习主席抵达金边 柬埔寨国王赴机场迎接

当地时间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金边,开始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时隔9年再次访问柬埔寨。柬埔寨国王西哈莫尼亲赴机场迎接,欢迎场面隆重热烈。(记者:杨依军、董雪、马峥、郝薇薇、姚琪琳、禹丽贞、刘卫兵;视频:王沛)

2025-04-17 12:48:00